创业的最佳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这个时间段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创业者,因此,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的创业环境是非常好的。 那么,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适合创业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当时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当时的大学生数量比较少,所以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外,由于当时大学生的专业比较单一,大部分都学习理工科类学科,而社会上的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比较多,所以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不过,虽然当时的就业环境不是很好,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比如,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清华大学的胡显章、武汉大学的李晓东等人,他们都在毕业后选择自己当老板。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并没有走上创业的道路。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玉宇、南京工业学院的吴海宁、浙江理工学院的杨卫民等人,他们毕业后都去了国企或外企工作。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以外,还有一些学生是在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的。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朱敏、西安交通职业学院的刘建平、山东建筑大学的学生王文杰等人都选择了继续读研。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如果将来想要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那么在研究生阶段就需要认真学好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如果将来想要从事与所学知识无关的职业,那么在研究生阶段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习和工作方面。 综上所述,80年代的大学生并不适宜自主创业的。但如果能够抓住机遇的话,90年代和2000年后的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创业的。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市场开始逐渐繁荣起来。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 与此同时,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汽车维修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兴起。 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机动车驾驶员达3000万人左右,其中私人小轿车拥有量超过1000万辆。 根据《中国车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私家车保有量为930多万台。也就是说,在当时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将近70人拥有自己的私家车。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在90年代末的时候没有出现大批量的车主呢?这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经济条件还不允许大量购买私家车。 首先,从经济条件上来看,当时国内的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家庭资产有限,再加上物价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大多数家庭的存款都不多。 其次,从道路设施来看,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高速公路、城市高架桥、高铁线路等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但这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不够普及。 最后,从道路交通安全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仍然很高。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至2018年间,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高达10.1万起,造成约18万人死亡、20多万人受伤。 可见,尽管现在国内的经济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利于汽车销售的情况。比如,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的购车能力不足等等。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如果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者本世纪初进行自主创业的话,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然而,现在的情形则大不一样了。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国家为了缓解”用工荒”的问题,也出台了许多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再次,”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活动。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还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也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总而言之,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不适合自主创业。但是,90年代和2000年后的创业者却非常适合。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观点和小编交流。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右下再走喔~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