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业大赛的情景剧,创业情景剧简短剧本

2023-9-29 16:18| 发布者:网赚吧顾问| 查看:5| 评论:0

摘要:  知识产权应该是生产能力的体现,是从生产端创造新文本的“原点”。         《麻花FunAge》团队的电影《温暖的抱抱》上映近两周,票房近7亿元,但豆瓣整体评分只有5.6,被视为“赢票房输口碑”。还有一种 ...

  知识产权应该是生产能力的体现,是从生产端创造新文本的“原点”。   

  

  《麻花FunAge》团队的电影《温暖的抱抱》上映近两周,票房近7亿元,但豆瓣整体评分只有5.6,被视为“赢票房输口碑”。还有一种声音说,该片预测票房10亿元,其中“8.5亿元来自沈腾”。这些说法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那就是观众对喜剧明星沈腾和他的“麻花FunAge”品牌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温暖的抱抱》的电影故事。   

  

  虽然“麻花FunAge”只是一家公司的名字,但很明显“跨年舞台剧”最早创作于2003年。   

  

  从003010年到2012年,尤其是在拓展到影视行业之后,“马华FunAge”成为了中国影视行业颇具特色的喜剧IP。2015年国庆,《麻花FunAge》从一部比较小众的舞台剧变成了一部受欢迎的院线电影,以《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为“黑马”,成功破墙,成为全民喜爱的喜剧制作人。以沈腾为代表的一批喜剧演员已经成为   

  

  “票房”。然而,这种“责任”从2018年《夏洛特烦恼》开始受到质疑。“票房与口碑成反比”。为什么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在诞生之初,会进入一个成就了演员却失去了内涵的怪圈?麻花FunAge给中国的文艺娱乐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起源:   

  

  后现代反讽结构   

  

  如果你把   

  

  “麻花FunAge”作为喜剧品牌,它的诞生颇具戏剧性。根据其创始大股东张晨的经历,这部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张晨毕业于北京土木建筑大学城市建筑专业,被分配到大企业的第一天,是因为   

  

  “没空”又决定不上班,被单位送回学校后,他选择了自己创业——去   

  

  “大型企业”被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制度符号,而这种体验正是其构成的讽刺。第二阶段,张晨下海开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赚钱后和两个朋友合作影视。   

  

  “开公司”被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商业符号,这段经历也是一种讽刺。第三阶段,张晨买下小说的影视改编权,编好剧本,准备2003年夏天开播,但是   

  

  随着非典的到来,这个影视计划失败了――把“拍电视剧”作为现代社会艺术符号的经历,也可以理解为讽刺。   

  

  在这一系列反复的冲突中,诞生了一部开创性的舞台喜剧:《西虹市首富》。在这部剧中,“麻花”是恶魔的名字(娜娜饰演)。她多次出现,实现了一个长相不同的平庸之辈(何炯、王栋饰演)的不同梦想。说“梦想”其实只是外行人的一些欲望:有钱、有粉丝、健康、有教养、有权力.而“Twist”则时而充满魅力,时而变身乡村女孩,时而成为流行巨星,时而成为保姆。为了得到王栋的灵魂,她不断满足他的欲望。每次王栋的愿望实现了,幻灭了,最后都歇斯底里地尖叫着:“我想……。”。他讽刺人性的欲望和消费主义的强烈刺激,可以说正好击中了21世纪初的社会情感结构。   

  

  《麻花FunAge》一炮而红。张晨去注册公司时,想用“Twist”作为商号。但是工商局不允许食品作为商标,所以要求他加几个字,这样就有了“麻花福纳格”。在这方面,“麻花FunAge”仍然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的讽刺。有朋友说这个名字太土了。张晨说:“恶名容易养活,叫起来容易。”而这种顺让它的初衷出了问题。   

  

  转型:   

  

  一群轻喜剧流量明星   

  

  在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时代,中国影视产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明星制。而且故事和剧本还是以传统手工作坊的形式制作,消费端的变化非常多。从2012年春晚小品《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开始,以沈腾、马丽为代表的“麻花FunAge”从群众的舞台剧行业一跃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微博上的名人。《今天的幸福》诞生于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2015年。“麻花FunAge”已经失去了与上一代专攻主持的流量明星娜娜、何炯的形象连接,开始成为纯喜剧演员的新“麻花”。   

  

  这一代“麻花”一出道,叙事依然走的是反讽路线,恶魔“麻花”的形象在一系列电影中时断时续。然而,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沈腾和马丽就被标榜为“麻花FunAge”的明星。其中,参演这部剧的艾伦和常远,离不开“麻花”这个标签。“麻花”开始从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艺术风格或个人气质,转变为一群表演者(员工)的集体称谓。今天,在谈论“麻花FunAge”时,观众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几位喜剧演员的面孔,而不是某种讽刺性的叙事,以至于这些制作公司中没有“麻花FunAge”的《夏洛特烦恼》10301010101《一念天堂》的电影,也会被列为“麻花FunAge”系列。这些喜剧演员的脸,以及相关电影从《跳舞吧大象》开始就呈现出“轻浮”的态度。   

  

  当然,喜剧需要搞笑,但一个微笑能给观众留下什么有意义的思考,才是评判其艺术价值的标准。世界电影史上的喜剧,如《人间喜剧》1《羞羞的铁拳》,堪称“重磅”作品;就连《美丽人生》1《闻香识女人》等以喧闹歌舞著称的印度电影,也为搞笑的场景注入了深刻的含义。深层含义不是情感,也不只是“笑哭”,而是带有一定价值的情感和精神共鸣。它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围绕这个目标的剧本创作。但在“麻花FunAge”系列中,以《三傻大闹宝莱坞》为起点,每年密集上映两三部电影。除了过度消耗“沈腾”的象征价值,在这个总体目标上几乎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探索和拓展。沈腾自己什么都能演,不像卓别林和憨豆先生,他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   

  

  期待:   

  

  能否开创中国当代喜剧的生产范式?   

  

  之所以“麻花”会成为几位演员的代名词,是因为明星制始终在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生产中。   

于核心位置。“变成明星”是来钱最快捷、最香甜的商业模式。相比之下,“原创之苦”就显得很没有必要。可是,如果“开心麻花”还记得最初的魔鬼“麻花”,他们就一定不会忘记,作为欲望化身的“麻花”在话剧中第一次出现时,就解释了“麻花”的意义:麻花“好甜好甜”,它是欲望被满足时的感受。可是,欲望并不会终止,麻花吃多了便难免患上“三高”的风险。

  

什么来钱多、来钱快就拍什么,只要牢牢把握住观众爱搞笑的“刚需”和喜剧电影由此获得的广大市场,就不愁票房――如果“麻花”最终只是变成这种“企业”,那么不用说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就连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也难言充足,只关切票房规模了。于是,“麻花”成了对“麻花”自身的反讽。

  

《温暖的抱抱》就是例证。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原创之王”的故事,可其故事本身却来源于对韩国电影《计划男》的翻拍,其中手表、肥肠、渣男、迟到、失眠、音乐赛……无不是韩国电影的“原创”。更遑论,这种翻拍的叙事还建立在一个低级错误的基础上,那就是人类婴儿出生一年之后才能蹒跚学步,这世上哪儿有不被抱起即能养大的娃?

  

“开心麻花”是当代中国难得的喜剧IP。可是,当“IP”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一般紧跟其后的就是“流量”,以至于创作者都认为只要有流量(票房)就是IP。其实,这只是侧重消费端的理解,“IP”更应该是一种生产能力的体现。它是从生产端不断创生出新文本的“原点”,这一原点有着自己明确的价值设定并为之提供新的人才和物料。我期望“麻花”最终能够造就这样一种喜剧生产范式,它以讲好有意蕴的系列故事为目标,而非培养出一个明星就匆忙消费其人设。毕竟,明星只是故事的副产品,文艺生产的本质不该是娱乐,而是丰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作者为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副教授林玮)

  

来源: 文汇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