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的励志故事(创业万事开头难)

2023-10-20 13:32| 发布者:网赚吧顾问| 查看:9| 评论:0

摘要:“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董竹君 1929年秋天,在上海的法国公园,梧桐树沙沙作响,她的丈夫夏之时对董竹君说:“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 ...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董竹君

1929年秋天,在上海的法国公园,梧桐树沙沙作响,她的丈夫夏之时对董竹君说:“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

这种威胁性的挽留并没有吓到董竹君,他仍然坚持与夏之时离婚。一个女人,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女儿,净身出户,开始了坎坷而传奇的创业生活。

在此之前,她是过得很好的总督的妻子;之后她就是一个一个人撑起一天的女人。从依恋到独立,她经历的艰辛和磨难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图|董竹君

董竹君小时候因为贫穷被父母抵押在长山堂。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革命者夏之时,他们坠入了爱河。董竹君设计逃离吃人不吐骨头的火坑,嫁给了夏之时。后来迫于国内形势,他们一起投靠了日本。

早在结婚前就提出学习新文化的董竹君,在日本积极学习各种新知识,结交了许多新思想家。这为她以后的人生打下了精神伏笔。

依靠夏之时的革命地位和身后封建家庭的影响,董竹君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与夏之时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然而,由于所处的封建环境和不同的内心思想,董竹君不得不考虑改变。

在夏之时,当军权被拿走,家里没有收入来源的时候,夏之时还得打肿脸充胖子搞排场;当夏之时重男轻女,质疑和蔑视女儿的教育时;当夏之时傲慢地对待董竹君的父母,诽谤和不尊重;当夏之时试图保护董竹君并阻止她与外人交流时.

董竹君意识到,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得到她想要的生活,她必须摆脱恶劣的环境。

她申请与夏之时离婚。当时有很多“出走的娜拉”,但大多数都陷入了鲁迅的预言: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但是当董竹君作为锦江饭店的创始人出现时,人们发现这个“娜拉”并不简单。

与夏之时分离后,董竹君回到了他贫穷的原生家庭,这个家庭又老又弱。在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有人在宴饮,有人只能靠典当度日。

为了家庭生计,董竹君成了当铺的常客。但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日子越来越无望了。父母偶尔会抱怨她为什么要和夏之时离婚.

9c7f6" />

图 | 董竹君和女儿


重重的生存压力让董竹君意识到,与其坐等命运的安排,不如主动出击。这时,她想起家中二叔曾向她提起国内纱管厂这一块尚缺乏民族实业,多靠日本进口,价格高昂。她抓住了这一市场讯息,决定与二叔一起筹办纱管厂。


办厂对董竹君来说并不陌生,在夏家时,她就曾独自创办黄包车公司和织袜厂,这些成为她创办企业的经验财富。


除却经验,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下定决心的董竹君典当了自己的珠宝首饰,又和二叔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和人员,就这样,他们用四千多元的合资和不到一百名职工,组建了群益纱管厂。


万事开头难,那个时代女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董竹君在工厂创办初期如履薄冰,因为这工厂寄托了她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在没有得力助手的情况下,董竹君几乎事事亲为,常常忙到很晚才到家。


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和奔波,她睡眠不足,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不仅如此,工厂运营需要技术,招来的工头却联合工人欺负她,利用她不懂技术而谋获私利,加上前期资本不足,资金周转上经常出问题。


董竹君极尽心思去权衡和寻找解决办法。她先是采用了先进的合作制模式,让工头对工厂产生责任感,而不仅仅以“打工者”的思维去面对工作,这一对策,迅速地转变了厂子的经营面貌。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问题,她曾一腔孤勇地带病赴无锡,在男人当道的世界里谈生意;更是在朋友的引荐下,单枪匹马地远赴菲律宾招股。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董竹君从菲律宾招来了将近一万元的入股资金,扩大了厂子的生产和经营规模。


然而,风云诡谲的时局,即便无天灾也窝藏着人祸。1932年1月28日,日军趁夜突袭上海,淞沪战役打响,群益纱管厂被炮弹击中,董竹君的辛苦努力被付之一炬。


彼时,她亲眼目睹了上海被袭击的惨状,也对国民政府的不作为而愤慨。结交诸多进步革命人士的她,在“大家”面前,无暇顾及“小家”的得失,她抓住一切机会宣传抗日和革命,痛斥国民政府的不作为,这为她招来了长达四个月的牢狱之灾。


狱中几经辗转,她谎以提供巨额贿赂金而侥幸出狱,出狱后的她不敢在家里居住,遂带着三个小女儿赴杭州躲避追讨勒索的人们。一家人的生计仅凭大女儿国琼当钢琴家教老师的所得来维持。


然而这远不是命运为她设定的人生谷底。贫穷与避难中,她的母亲中风去世,父亲忧虑成疾,在炮弹的轰炸下只剩残垣断瓦的厂子,也只能咳着一口又一口灰烬,做着垂死挣扎……


深夜来临,所有的苦难倒扣在董竹君的胸口,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想到了自杀。可是,如果自杀了,四个女儿的教育和前途怎么办?生病卧床的父亲怎么办?她又想到夏之时,想到他嘲笑的面孔和冷笑的嘴角……她不能倒下!


死,一了百了;生,荆棘丛生。董竹君在摆脱了阴郁的情绪后,恢复坚强和乐观,毅然选择了生存所要面对的所有困难。于是,好运之神向她抛出触底反弹的橄榄枝。


一位素未相识的李嵩高先生,因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四川都督夏之时夫人出走的新闻,对董竹君产生钦佩之情,辗转打听到了董竹君的家庭住址,见她生存不易,便提出资助她两千元,让她做些生意以解决生计问题。


董竹君权衡后,决定以借款的形式接纳他的好意。也恰是这两千元,成了锦江饭店的原始资本,为董竹君打开了人生的新阶段。


人生难遇这样的机缘,董竹君攥着来之不易的两千元钱,意识到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


凭借着多年创业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度,董竹君在慎重斟酌之后,决定做餐饮行业,开一家不一样的川菜馆。


她从口味改良,到屋内设计与装潢,统统做了规划和设想。她要做有一家别于餐饮市面上的菜馆,立志在粤菜和闽菜当道的上海滩里,为川菜蹚出一条路来。


有朋友揶揄她:“店还未开,计划、希望一大堆。”但董竹君内心笃定,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她取唐朝女校书薛涛栖身成都东门外锦江边望江楼的典故,将饭店命名为“锦江”;取名字中“竹”的美好寓意,用竹叶做店徽;室内环境以本土美学为主要设计风格,适当吸纳日本和西方的风格形式,打造出锦江特色的就餐环境……


为了合理利用这两千元,并实现她对饭店的装修品味等要求,董竹君选址在一个偏僻空旷的位置,这也曾受到了朋友的质疑,但董竹君却乐观的回答:“经商一样但方法各有其道,我不怕!”


锦江川菜馆开门红的场面,证实了她在经营上的才华与远见。


锦江开业了,盛况空前,座无虚席,甚至带动了这片空旷荒凉的地界也一起繁华起来。各界大佬纷纷慕名而来,杜月笙黄金荣等上海滩大人物常常也要和普通食客一般等位。


董竹君在店内收款处,张贴了这样两句话:“君若满意,请告诉朋友;君若不满,请告诉我们。”


也许是都督夫人出走自办企业,成了吸引人的噱头,也许是董竹君广结好友义士带来了人气,但锦江成功的最大因素,一定是董竹君对市场的敏锐度及具有前瞻性的经营理念在起作用。


随着锦江菜馆的红红火火,扩大经营面积成了必然。然而,在惟利是逐的上海滩,饭店想要做大,没有背景就会被当做靶子,处境艰难。


董竹君想起青帮头子杜月笙曾在一次就餐时,因等位不耐烦而放话说愿意帮忙租房子的事儿,虽然董竹君并不想与杜月笙产生太多瓜葛,但是在趋炎附势的环境里,想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于是,董竹君巧妙地利用了杜月笙对锦江的青睐,租了几幢房屋,扩大菜馆的经营面积。随后又选址开设了锦江茶室。


那时遍地掘金的上海滩,欺行霸市的事情不少见,但因董竹君借助了杜月笙的帮助,而让不怀好意的人不敢对锦江有所妄动。


这看似好事,但与这些人周旋,到底是刀尖上游走的活计。董竹君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一些政界要人、帮派人物。


树大招风,董竹君和她的川菜馆也被日本人盯上了。大汉奸潘三省屡次拉拢董竹君,想要她在日本军部辖区内开设分店,这是董竹君坚决不能答应的。


她先是周旋拖延,等日本人明白她的态度后,便开始对她进行暗中打击和报复。董竹君在家养病时,竟然有刺客明目张胆地想要入室行凶,她不得不为保全性命而选择暂时离开上海一段时间。


安排好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的各项人事事宜,董竹君第二次踏上前往菲律宾的行程。一方面是躲避日本人的暗害,一方面去照顾在菲律宾演出慰问的大女儿国琼。


本想躲避一段时间就回来,谁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菲律宾,阻挠了她回国的路。


滞留菲律宾长达四年之久的董竹君,几次遇险逃难,生活拮据窘迫。1945年1月初,在友人的帮助下,她终于踏上了一条回国的难民船。


谁知,这条船表面上是难民船,实际却是打着难民船的名义护送日本军队。他们狡猾地未按从台湾转上海的路线行驶,而是绕道苏门答腊海,到达了日本九州。


1月底,船上的人被敦促下了船,并被告知需要换船去上海。董竹君被安排在一家日本小旅馆。然而,几日等待后,并没有换船的信息,他们被骗了。


董竹君又被困在了日本。好在她有在日本的生活经验,对日本的风俗民情有所了解,于是在寒冬中,她衣着单薄地到处走动以疏通关系,终于弄到了辗转到达天津的船票和车票。


一路经朝鲜、东三省、天津、南京,最后于1945年2月到达上海,此次回乡行程前后共计四十多天。


图 | 董竹君与女儿国瑛


久归故里,董竹君与迎接她的女儿抱头痛哭,悲喜交加。


可是,迎接董竹君的除了亲人,还有一个因经营不善而摇摇欲坠的锦江。


原来董竹君去菲律宾前委托的代理人以为董竹君早在菲律宾遇难,于是暴露出了贪婪的面目,开始借锦江的经营进行敛财,中饱私囊,弄得店内员工苦不堪言,锦江也面临着被转卖的风险。


董竹君回来后,不得不开始重新整治,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使锦江恢复元气。


随后锦江的经营又经历了租房险被收回、资金周转等问题。总之,锦江的经营有左右逢源的机遇,也有举步维艰的不易。而董竹君将一世心血都倾注于它,护得它的周全与长足发展。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内又发生了内战。


热衷革命的董竹君,早就对国民政府不满。在内战中,她利用自己的身份掩护,积极参与各项革命事宜。


锦江之外,她又创办了永业印刷所、协森印刷局、美文印刷厂、美化纸品厂、锦华进出口公司等。一方面利于革命宣传,一方面为地下党工作做掩护,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全力完成各项革命指示。


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成立了。董竹君难以按捺内心的喜悦,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环境、新思想形态下的对抗。


员工们不知道董竹君的立场和观点,于是以劳动者身份向董竹君提出“交权”和“算账”的要求。愈演愈烈的锦江劳资纠纷,成了上海餐饮业观望的对象,如果不妥善解决,对上海的工商业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为此,董竹君多次去找上海市长潘汉年以寻求协助和支持,无果。在不能暴露自己立场的情况下,她忍辱负重与劳动局进行多次交涉,最后在多方协调下,上海工会组织意识到他们的错误,主动向她赔礼道歉。


随后,上海市多名领导就锦江饭店迁移扩充为国有饭店之事,前往董竹君家中与之商谈。董竹君同意了,1951年6月,由董竹君亲手创办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全部迁移完毕,合并为“锦江饭店”。


锦江饭店也成了上海第一家具有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宾资格的国家级饭店。归公后,董竹君任锦江饭店的董事长兼经理。


在之后的经营中,董竹君因受排挤而退居二线。之后国内进入了一系列的活动之中,董竹君与锦江的关系也曾一度被割裂。在她的多次争取和向上反映后,1996年锦江饭店四十五周年大会上,董竹君作为锦江饭店创始人被正名。


1953年,董竹君曾受周总理夫妇邀约赴宴,席间,周总理评价她:“一个人革命不容易,一个女人革命更不容易,一个女人要做成功一件事就更难了!”


董竹君女士,一生坎坷,大起大落。人生每一次把她逼至窄小胡同时,她都展现出了执着和顽强的生命力,并用实际行动步步铿锵地为自己撰写了一部精彩绝伦的人生鸿篇。


再回想夏之时在董竹君与他分手时说的那句:“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不禁唏嘘。


“手板心煎鱼”虽然吃不上了,但这位曾经的都督夫人,终于活出了自己的名字,她叫:董竹君。


文 | 艾莉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